找到相关内容32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该怎么修

    佛越念越远,越求越远。 学佛修道者在未识自心以前,须恪守本分和纲常伦理,积德行善,信解受持最上乘经典,“先由多闻而求解,由解而行,由行而证。”,待人们识得自心后,也就找到自己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694785.html
  • 三性与唯识

    ,解或不解有什么影响?即是何必求解?既然能解与能不解也是心所有法依他假有之法,同时离不开法性;那么何必非求解而摈弃不解?解与不解是知识上的事不见得就是生活上的问题吧?佛者是以智慧得解脱的。此重关键就是...

    韩镜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647428.html
  • “妙云集”的特色与精神

    的人;而深入教典自认懂得佛法的人,一样的讥笑那些不求解而偏重行的人为盲修瞎练,或以盲引盲。这问题跟前面说到的“信智合一”是大致相同的,这里因时间关系,不再多述。  我个人只是有感于中国佛教的衰落,或许跟中国佛教徒,向来只重于专究修持而轻视求解,不想深入三藏教典,轻视闻思修,养成僧尼对知识的厌弃,造成今日中国僧侣的学养,普遍的低落之原因。修学佛法,“闻思修”是必要的过程,请勿轻视胜解也。  (八)、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4760382.html
  • 驳“青年出家可惜”说

    果息,则日:“因缚已尽,果缚随减。”然则,有志求解睨生死轮回者,为果上不再造因而年轻出家,岂不然乎?能说可惜吗?  (2)小乘《俱舍论颂》说:“无我唯诸蕴,烦恼业所为;由中有相绩,入胎如灯焰。”  略...可比也。  根据此颂所说,有情受生死轮回,亦是由烦恼业力所致,而烦恼业则是异熟果上所造成。这就告诉人们,要解脱生死轮回,唯有从异熟果上截断造烦恼业因。然则,有志求解睨生死轮回者,为了果上不再造因而年轻...

    释会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863935.html
  •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三——谈优婆塞发菩提心因缘

    世间无边?世间有边无边?世间非有边非无边”?……”  以上有关“世间”的问题显无穷无尽,众生心不可思议,这些的问题虽然很难解说,但是求解的心却不止息。只要对世间的问题求解,就会得到这世间苦、空、无我、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1467370.html
  • 我的吃素因缘和素食观

    信解行证”的路线,先信而后求解。如我所知障深厚的愚钝之人,走的是“解信行证”的路线,对佛学需要由解方信,解而后信,一旦出现误解,随即就动摇了信念。而误解的产生,便是...

    佚名

    素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021014437.html
  • 我的吃素因缘和素食观

    是所知障深厚,二是佛学知识浅薄。   大多学佛者是走“信解行证”的路线,先信后求解,如我所知障深厚的愚钝之人,走的是“解信行证”的路线,对佛学需要由解方信,解而后信,一旦出现误解,随即就动摇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1/12341014214.html
  • 吕澂:西藏所傳的因明

    《量評釋論》發揮其義,寫了成量品一品,共二百八十餘頌。它從「量以不虛偽的識為總相」說起,詳論佛現證四諦的各種相狀,一無錯謬,故能指示求解脫和一切智者的途徑,而成為定量者。這種說法給宗喀巴一系以啟示,他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5838077.html
  • 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中的因明

    已。速证无上正等菩提。又此经中诸句义意。谓兴论时大乘法性无上甚深。若无诤心解尚为难。况为诤竞。凡兴诤论虽起请问。无心求解但求过失。又傍证者心不贤直。不善宗门乐着僻执。凡所言论多具六失所以者何。凡兴论...

    玄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4238133.html
  • 赞扬六祖功德以祝南华之复兴

    不会三身、四智,礼师求解其义』;六祖当时便为他解答说:『三身者,清净法身,汝之性也;圆满报身,汝之智也;千百亿化身,汝之行也』。这样寥寥数句,便把一切经论中所明三身之义,包括无遗。因其即在当人上说明三身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0439581.html